门槛低:当年3万元开个五金加工厂
温志敏在南海开了25年的五金加工,如今他在罗村下柏工业区内的工厂主要生产各类标准件和车件非标准件。“20世纪60年代五金业开始在南海兴起,80年代后期达到高峰。”温志敏回忆,当时五金业门槛很低,也不需要什么技术,3万元买些旧设备就可以开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五金加工。
经过40多年发展,佛山各类五金加工企业已过万家,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分布在金沙、西樵、桂城等地。随着国内五金行业的发展,来自省内外的竞争日益激烈,五金行业内无序竞争的情况开始出现 五金加工 依赖低成本、产品结构档次和技术含量不高等弊端也日益显露。
有调查显示,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五金加工受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影响,出口量普遍下降25%至50%,五金行业整体感到低端加工带来的市场危机。“五金企业存在研发能力不足、市场信息滞后、企业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一位2000年,一直从事五金加工和流通的李银生注册了自有品牌——威力狮,如今这一品牌已在 五金加工 内拥有相当的声誉。在那个几乎没有国内五金品牌的时期,五金加工 先走一步的李银生尝到了创品牌的甜头,“从五金批发到五金加工,我的企业成长得很慢,自从有了自主品牌,五金加工 公司的发展速度快了很多,业绩每年都以60%的幅度增长。”
同样意识到不能“原地踏步”的温志敏则在保留原有 五金加工 的基础上,于去年收购了一家生产汽车防盗器的公司,五金加工 走上多元化经营的路子。这家拥有技术却苦于没有资金的科技企业与温志敏一拍即合,双方合作开发了多个拥有专利的汽车芯片防盗器、双核防盗器等高科技产品,并已在全国10多个省布设代理。
“革新技术、设备和转变经营方式,五金加工 是当前五金企业转型的主要模式。”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商业协会五金专业委员会会长汤荣基介绍,在外部环境倒逼压力下,一部分佛山五金企业通过改造厂房、引入国外先进设备、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开发新产品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调整产品结构,从低端加工向中高端转变;还有一部分企业则致力于打造自我品牌和涉足新兴产业,走上更加快速、规范的发展道路。
五金加工厂老板坦言 五金加工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